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2年04月01日
美國派克研究所公布全球前七位鋰電池供應商,中國無緣
作為一家擅長于新能源及電池行業分析的研究機構,派克研究所日前發布全球重要鋰電池供應商名錄,名單顯示:中國與一流企業無緣。
派克研究所給出排名的相關指標有:市場份額、產品質量、財務資源、地理覆蓋范圍、非汽車應用和產品戰略等。依據這些標準得出了全球排名前七位的供應商是:韓國的LG;日本的湯淺、AESC(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和松下;美國的江森自控、A123;韓德合資的SB Limotive。
1、LG:公司成立早,以石油化學、信息電子材料、鋰離子電池為中心,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2009年公司在本土建立第一家電動汽車用動力鋰電池公司,根據打造汽車電池支柱產業的規劃,公司計劃到2013年為止投資1萬億韓元,2015年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實現2萬億韓元的銷售額。
2、湯淺:成立于1918年,是日本五大電池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排名靠前,其旗下產品有鉛酸蓄電池、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等多個類型的電動汽車電池,在全球擁有19個生產基地,公司將投資450億日元在鋰離子電池的開發應用上。
3、AESC:2009年由日產汽車、NEC、NEC東金合資組建而成,其產品應用方向明確,即日產及其他車企的電動汽車用鋰電池,公司最近準備投入1000億日元用于開發鋰電池項目。
4、松下:占據全球出貨量第一的位置,旗下松下鋰電池和三洋鋰電池在全球的份額為20%以上,松下也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
5、SB Limotive:這是一家由德國博世與韓國三星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生產、研發、測試均在韓國,德國只是其一個分部。公司更多地是建立在三星鋰電池的技術和市場渠道上,還未大規模量產,目前發展態勢尚不明朗。
上述五家公司具有鮮明的亞洲特色,從出貨量來看,韓國以三星、LG為主的鋰電池企業占據全球39%的市場份額,而日本企業占據35%的份額。榜單上雖然沒有中國企業,但中國鋰電池全球市場份額至少達到20%則是不爭的事實。
6、江森自控:其鋰電池目前在歐洲和亞太地區的覆蓋率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LG。但由于美國新能源政策的影響以及國內電動汽車環境并不理想,公司去年底表示,2012年將大量削減庫存,并關閉28家工廠。
7、A123公司;基于和江森自控同樣的原因,A123公司訂單減少較多,菲斯克破產后,A123盈利中來自該公司的30%部分將不復存在,這使其將今年的銷售額也下調了30%,為1.8億美元,公司財報顯示,A123的累計虧損已達2.58億美元。
美國奧巴馬政府的汽車振興計劃執行的并不好,美國能源部在早期制訂的扶持電動汽車及其動力鋰電池的資金后來不了了之,這些都加重了美國企業的困難,而電動汽車的發展在前期必須有來自政府的扶持。
這份報告的不足之處是沒有中國企業名列其中,這或可歸因于中國企業的鋰電池技術含量不高,但這其實是不客觀的一種認識。以派克的指標來看,中國企業在動力鋰電池組上的研發和質量并不遜色;在地理覆蓋范圍上,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消費市場;在產品戰略上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的支持力度是全球最得力者。而且,這份名單顯然是基于動力鋰電池的因素更多,但現實是,動力鋰電池和移動便攜電子設備用鋰電池所占的全球鋰電池份額是不相上下的。
下一篇:工信部設定鋰電池正極材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