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2年03月18日
美國電動汽車廠因政策倒閉,鋰電池廠家移師海外
2008年9月,美國設立了一個“先進汽車技術貸款項目”以拯救身陷金融危機之中的美國汽車制造業,項目是為了促進汽車制造商改造生產線,生產先進技術汽車而設立的,旨在支持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柴油車,并將燃料效率提高25%。但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卻被屢打折扣,造成眾多電動汽車企業的破產和困難,也造成美國國內動力鋰電池生產止步不前。
先進技術汽車制造貸款項目原本是要提供250億美元的直接貸款,幫助企業支付在美國開建或者改造工廠的費用,從而生產更加節能的汽車和零部件。根據相關規定,2009年11月美國能源部宣布了首批貸款撥發情況:向福特、日產和特斯拉發放80億美元低息貸款。其中,59億美元發放給福特,以幫助其生產清潔節能汽車;16億美元發放給日產,以幫助其生產電動汽車和鋰離子動力電池;4.65億美元發放給特斯拉,以幫助其生產電動汽車。當時的美國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投資不是救助汽車制造商,而是在投資新技術。
但在這一輪貸款發放后,項目已經陷入停頓,截止目前,總共只有5筆總值84億美元的貸款獲得通過,而在2010年和2011年只有1筆5000萬美元的貸款獲得通過。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一些汽車制造商歸咎于美國能源部的衙門作風,三月初宣布破產的光明汽車公司對此深惡痛絕,公司高管指責能源部長朱棣文的下屬不講誠信。本來,光明公司從2008年開始試圖向能源部尋求4.5億美元的貸款,但因種種原因被一降再降到3.14億美元,直到2010年1月,能源部工作人員建議光明公司與大型汽車廠達成戰略伙伴關系以加快審批進程,光明公司隨即按能源部的意向與通用汽車達成一份協議,獲得后者500萬美元投資,后來又出售7000萬美元的股權給通用公司,并通過員工降薪方式進行內部融資,最終通過私募資金獲得了2億美元的投資,但能源部又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光明汽車融資3.45億美元以支持3.14億美元的貸款。這個規定最終使光明汽車徹底認輸。
光明汽車公司是一面鏡子,目前,許多公司受累于“先進技術汽車制造貸款項目”,如費斯克停止了第二款電動汽車的生產,按照計劃,美國A123公司將向費斯特的新車型提供技術領先的動力型磷酸鐵鋰電池,但因政府貸款未到位,費斯克計劃用于生產第二款電動汽車的新工廠未能如期開工,致使A123公司也因之被迫裁員。這也說明,美國能源部的項目對電動汽車領域最核心的技術部件——動力鋰電池缺乏投資熱度,在這個項目中獲益的只有日產在美國的公司,通過項目貸款獲得了在美國建設一座鋰電池廠的機會。現在,包括A123公司在內的許多美國鋰電池制造商計劃向中國等海外市場遷移,因為那里更靠近美國電動汽車的生產基地。
有輿論認為,美國能源部的做法正在使相關汽車制造商和鋰電池供應商失去機會,美國最終將喪失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