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9月08日
解析:比亞迪為何從磷酸鐵鋰逆轉到三元材料?
在鋰離子電池當中,由于正負極容量的差異,正極材料往往是影響電池能量密度的瓶頸所在。因此,采用不同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之間,其特性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區別。常見的正極材料有四種,分別是片裝的鈷酸鋰和鎳酸鋰;尖晶石結構的錳酸鋰;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鐵鋰;三元材料。那么到底什么是三元材料?顧名思義,三元材料,就是三種電極材料共融而成的復合電極材料,理論上兼具每種電極材料的特性和優勢,目前最常見的是NCA和NCM。
最近,比亞迪表示,公司未來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嘗試使用三元電池。此前,比亞迪一直青睞于磷酸鐵鋰電池,作為一直力挺磷酸鐵鋰無論在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上的龍頭企業,為什么突然出現態度上的轉變?NCM是目前最主流的三元材料,也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趨勢。NCM指的是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通過調配鎳、鈷、錳三者的比例,得到不同的電極特性。
目前國內的路線仍以磷酸鐵鋰為主。磷酸鐵鋰有較好的循環穩定性能,成本也比較低。其理論能量密度大概在160Wh/kg,幾乎到達了能量密度的天花板。比如摻雜一元或者多元的離子之后,獲得了更高的容量,1C放電比容量超過120mAh/g。但是要注意到提高比能量不一定能同比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另外材料的穩定性、安全性、材料成本、加工工藝的復雜化等一些列的問題,也仍待解決。因此,這些振奮人心的實驗室數據,要想變成產品參數,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鋰酸鐵鋰的先天不足,使更多的企業開始注意三元材料。大部分磷酸鐵鋰的生產廠家,都開始關注三元材料的開發。其中一些(如天津力神、中航鋰電)已經開始批量的三元材料鋰電池的生產。
三元材料和磷酸材料的區別。
單從材料性能上對比,三元材料具有很大的優勢,特別是比容量和壓實密度。磷酸鐵鋰克比容量理論最大值170,155基本上是磷酸鐵鋰的上限,目前唯一能夠實現技術突破的也就是壓實密度,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標準電壓的差距那更是生理性短板無法改變。三元和磷酸鐵鋰18650電芯的比較(以某前十名公司電芯做比較)
從圖表看:
三元電芯基本容量在2200mAh左右,LFP電芯在1500mAh,比LFP電芯高出45%,基本上可以說在18650電池上,LFP電芯沒有任何優勢。LFP電芯循環次數是三元電芯的三倍,事實據我們了解,三元電池循環次數能夠800-1000。
下一篇:解析鈦酸鋰動力電池及其發展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