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18日
動力電池產業面臨這哪些問題?動力電池的進步趨勢是什么?
高端電池產能不足,車企被寡頭綁架
目前,動力電池技術,還做不到傳統燃油車零部件的成熟狀態。問題主要集中在功能安全低、效能低、環境適應性能力差。關于安全方面,歐陽明高在今年1月份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演講中也客觀的指出,目前完全杜絕單體電池熱失控不太現實。熱失控是嚴重的安全問題,而單體電池的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單元,因此,電池的功能安全風險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
這種風險的存在,增加了電池產品品質達標難度,也導致了配套資源的極度不平衡。倒三角形的供應鏈現象,得不到改觀和解決,這也是全球難題。
全球市場,動力電池90%以上的產能集中在中日韓三國。在中國,2018年全年,寧德時代裝機總電量占比達40.7%,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占比為19.4%,這兩家頭部企業的裝機量就占據了整個市場份額的60.1%。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電池需求方的整車企業已被電池寡頭綁架。而在電池供方,高端產品供應不足,低端產品過剩,一熱一涼,供需出現極度不平衡狀態。
電池版本配置,很好地規避了供應鏈風險
受制于開發成本限制,一直以來,整車廠并沒有真正執行多家供應商提供配套的原則。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問題,成本和配套的數量需求有真接關系。
中國作為新能源市場的主戰場,真正市場啟動是從2015年,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確立了發展新能源汽車強國戰略,開啟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新階段(摘自2019年歐陽明高,百人會演講)。
也就是說,2015年才是各整車廠發力量產推向市場的時間節點。從這節點開始,配套的電池下游企業,才真正的步入供應正軌。
這幾年來,中國電動車汽車已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中國目前有近500家電動車生產企業,需求是旺盛的。但是,對于配套的電池企業,有市場預測:目前現狀是,中小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10%,到2020年,相當數量企業或將被淘汰出局,僅能存活下來的,估計不足20家。而另一方面,由于高端產能供應不足,也妨礙了電動汽車的進一步發展。
最為典型的問題是,優質電池的斷供,供貨緊張。比如,松下給特斯拉供貨,一段時間,也出現了產能不足的問題。而在國內,這樣的案例就太多了,業內人士都心知肚明。
電池模塊化理念,是動力電池進步趨勢
2018年,大眾轉向電動化的動作極為引人關注。
大眾的MEB電動平臺模塊化,應該更傾向于一種理念,是一種設計方向和思路,包括可見的實體結構,不可見的策略方式即平臺化。最終的目的,是要符合成本的要求。例如,大眾的新平臺沒有使用新型材料來減輕重量。工程師們考慮過碳纖維,但認為它達不到該公司為這些汽車制定的高產量、低成本的目標。即使是鋁的使用也很有限,MEB的底盤大部分是用高強度鋼制造的。
大眾負責電動汽車的董事會成員托馬斯•烏布里希(ThomasUlbrich)表示:我們將為數百萬人而不僅僅是百萬富翁制造電動汽車。
大眾的中國市場計劃,非常激進和高調,將在中國投放30款以上純電動產品,在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會40萬輛,這些底氣,就是來自技術領先成熟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