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18日
動力電池如何面臨后補貼時代的挑戰?
電池結構分析
磷酸鐵鋰憑借安全性、循環壽命、價格等優勢在初始時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但隨著補貼政策與高能量密度掛鉤下,三元材料電池能量密度大的優勢成為乘用車的主流選擇。隨著乘用車產量和市場份額暴漲,三元材料電池也迅速超過磷酸鐵鋰電池,牢牢占據主流地位。
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企業分析
裝機量TOP10企業2018年累計裝機量達到43.36GWh,占總裝機量的81%,較2017年的TOP10企業占比提升,市場向頭部企業集中度提升趨勢明顯。寧德時代2018年裝機量達到23.54GWh,目前已和一汽、北汽、吉利、上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蔚來、廣汽、奇瑞、長城、東風和江淮等國內主流整車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主力車企的配套優勢明顯,與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差距漸漸拉大,裝機量比比亞迪的2倍還多。比亞迪雖然已經開始對外供應電池也與長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但目前效甚微,配套的電池主要還是自身旗下品牌,但憑借比亞迪品牌2018年優秀的市場表現,還是牢牢的占據第二的位置。寧德時代與比亞迪2018年裝機量共34.6GWh,占總裝機量的60.4%。
2018年總結及2019年展望
新能源乘用車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蓋世研究院預測,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將生產150萬輛左右,其中PHEV占比會繼續提升,達到30%(2018年25%)。新能源乘用車依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增長點,也是動力電池的主要需求增長點。
后補貼時代面臨的挑戰
2019年延續階梯式補貼思路,金額大幅度下降,進一步重視安全性能并放緩電池高能量密度鼓勵力度。
主要變動指標:1.度補貼上限由1,200元/KWh降至1,000元/KWh;2.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要求提升:①門檻提升至250km;②≥250km獲得補貼,但整體退坡接近50%;3.純電動乘用車能量密度要求提升:①門檻提升至120Wh/kg;②≥120Wh/kg獲得補貼,高能量密度系數獎勵取消;4.百公里電耗優于門檻值:①10%-20%按0.8倍補貼;②優于20-35%按1倍補貼;③優于35%按1.1倍補貼;5.PHEV產品能耗優化要求提高5%;6.地方政府補貼取消。
其他要求:1.設置3個月過渡期,滿足18年要求但是不滿足19年要求,按照18年補貼標準10%補貼;滿足19年技術要求,按照18年補貼標準60%補貼。2.新政策發布前執行2018年補貼方案。3.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取消補貼資格。
按照該版本補貼標準,19年單車補貼將金額大幅下滑,其中最高下滑100%,平均下滑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