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532次 | 2019年12月04日
尋找日本燃料電池展占比最少的展品——核心材料
2月27日-3月1日,第十五屆日本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成功舉辦。本次展會吸引了全球17個國家270家企業參展,幾乎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國際領軍企業參展,且展品多為暢銷產品、前沿技術產品,被譽為燃料電池行業發展“風向標”。
具體到展品來看,各種燃料電池終端應用產品、電堆及系統、核心部件(空壓機、氫氣循環泵、增濕器、DCDC等)、設備(燃料電池生產設備及測試設備)、氫氣的制儲運及檢測相關產品等都非常多而全。但需注意的是,其中燃料電池核心材料(膜電極、質子交換膜、催化劑、氣體擴散層)的展品占比明顯偏少。
導致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每種核心材料的技術難度極高,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能夠批量化生產及供貨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比如膜電極代表企業是巴拉德、武漢理工氫電,質子交換膜代表企業是美國戈爾,催化劑代表企業是TANAKA,氣體擴散層代表企業是日本東麗、德國西格里(SGL)集團、日本JSR、巴拉德、臺灣碳能等。
這也反映出,核心材料不僅是國內甚至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發展燃料電池的短板所在。在本次展會上,核心材料展商除了有上述企業以外,也有些新進企業(產品處于研發中)值得關注。
下文介紹10家核心材料參展商及其產品:
1、TANAKA(田中貴金屬),日本企業
田中貴金屬工業自1885年創業以來,運用長年經驗累積的貴金屬技術,自1985年起開始從事燃料電池用電極催化劑的開發。鑒于家用燃料電池的需求量增加,以及燃料電池車上市等大環境的變化,公司于2013年投資10億日元在神奈川縣的自有工廠內建造了專門用來開發制造燃料電池用電極催化劑的工廠,并完善了可穩定供應燃料電池催化劑體制。
從展會現場得知,目前國際主流車型燃料電池電堆中所用的催化劑基本都采用田中貴金屬產品,同時也占據了中國催化劑市場的主要份額。但其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全球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并不大,加之每輛車所用催化劑量并不多,導致目前燃料電池用催化劑的整體用量依然偏少。公司催化劑有100多種型號,應用于各行各業,才得以支撐催化劑業務的發展。
2、PajaritoPowder,法國企業
PajaritoPowder設計和制造先進的電催化劑。PajaritoPowder提供三種主要商業產品:用于汽車燃料電池催化劑的工程催化劑載體(ECS),可提供高功率密度和增強的耐久性;不含貴金屬(PMF)的催化劑,適用于要求性能盡可能低的應用千瓦級,具有可靠的穩定性;先進的工程電解質催化劑(EEC)適用于PEM、AEM和堿性電解槽應用。
3、FUMATECHBWT,德國企業
BestWaterTechnologyGroup是歐洲領先的水技術公司,擁有3300名員工。FUMATECH憑借其在BWTBestWaterTechnologyGroup的成員中作為離子交換膜的領先生產商而發揮其特殊優勢。作為用于制造膜電極組件的聚合物和膜的領先供應商,FUMATECH提供高溫PEM燃料電池、甲醇燃料電池、堿性燃料電池等各類燃料電池所用到的高性能膜。
4、SGLCarbon,德國企業
SGLCarbon成立于1992年,在開發和制造碳基材料和產品方面擁有100多年的經驗。公司提供用于PEM燃料電池、電解質和電池的SIGRACET®氣體擴散層。
5、東進燃料電池MEA,韓國企業
該公司主要產品有發泡劑、有機絕緣膜、LCD用光阻、半導體用thinner,均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展臺上的燃料電池MEA產品正在研發當中,其中有一款無鉑產品,是由韓國政府支持的研發項目。
6、揚志股份,中國臺灣企業
揚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分別由長庚大學及明治大學提供技術支持,用于發展燃料電池膜電極技術。公司核心技術包括:(1)原材料之分析選用;(2)化學配方之研制;(3)電極之精密涂布技術。
公司官網顯示,揚志膜電極性能可達1W/cm2,經2500小時耐久性測試,性能衰退率為6μV/hr;膜電極品項有CCM、3層MEA、5層MEA及GDE提供選擇;尺寸從10*10mm至280*600mm皆可接受訂制;下單數量無最小訂購量規定;一般交期約為2-3周。
7、KOLON,韓國企業
KOLONINDUSTRIES專注于四大業務部門,即工業材料、化學、電影/電子材料和時尚,已成為各行業的領導者。工業材料中的膜部分,用于水處理和燃料電池等能源設備,包括用于燃料電池的膜加濕器和增強PEM。
公司旗下ECOMATETM增濕器較為成熟的產品(下圖左側),有出口到中國。據展會負責人介紹,公司同時在研發質子交換膜與MEA(下圖右側),目前有成品,但并未量產。
8、擎動科技,中國企業
擎動科技于2016年7月在蘇州高鐵新城科技產業園注冊成立,是一家氫燃料電池核心組件膜電極的制造商,經營團隊由長期從事氫燃料電池研發領域的國際知名技術專家組成。目前,擎動科技已定制膜電極30余種,1款產品入圍工信部公告目錄,發展國內外客戶數十家。
2月23日,擎動科技舉行了國內首套“卷對卷直接涂布法”膜電極生產線投產儀式,該條生產線的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燃料電池上游核心制造技術突破了國外的壁壘,也意味著燃料電池汽車的國產化清除了一個重要障礙。
9、BASF,德國企業
BASF是世界上最早做高溫燃料電池膜電極及核心材料的企業,但中間因為市場低迷停滯了很長一段時間,2017年底重新開始產品研發生產。下圖一高溫燃料電池中的膜電極及核心材料由BASF提供,系統由Serenergy完成。據展會現場負責人透露,該展示產品已經不再生產,BASF正在研發適用于下一代高溫燃料電池的核心材料產品。
資料顯示,南通百應全稱為“南通百應能源有限公司”,于2011年03月24日在如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擁有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鄭劍平博士發明的碳納米管生產MEA的發明專利的獨家商業使用權。
在Buckypaper發明者王博士的突破性技術基礎上,鄭博士發明了一種利用碳納米管組成催化劑基底生產燃料電池膜電極(MEA)的創新技術。在這項實驗室技術的基礎上,南通百應成功地開發出了可以規?;a的全套制造工藝,大大降低了MEA及燃料電池系統的生產成本。公司產品的廣泛應用將有可能改變燃料電池因過于昂貴而難以廣泛推廣的現狀。
南通百應展會負責人介紹,公司膜電極、電堆及系統全部自產,產品主要車用,也有用于無人機及備用電源。在本次展會上,公司展品為膜電極及電堆產品。